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32篇
  免费   4985篇
  国内免费   2878篇
耳鼻咽喉   480篇
儿科学   934篇
妇产科学   528篇
基础医学   4143篇
口腔科学   925篇
临床医学   13631篇
内科学   7272篇
皮肤病学   856篇
神经病学   2074篇
特种医学   33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5篇
外科学   6479篇
综合类   28723篇
预防医学   11570篇
眼科学   974篇
药学   11424篇
  68篇
中国医学   11121篇
肿瘤学   2632篇
  2024年   354篇
  2023年   1346篇
  2022年   1412篇
  2021年   1359篇
  2020年   1725篇
  2019年   1978篇
  2018年   1928篇
  2017年   1324篇
  2016年   1717篇
  2015年   1852篇
  2014年   5420篇
  2013年   3846篇
  2012年   4415篇
  2011年   4792篇
  2010年   4613篇
  2009年   4617篇
  2008年   4505篇
  2007年   4789篇
  2006年   4539篇
  2005年   4689篇
  2004年   4348篇
  2003年   3785篇
  2002年   3054篇
  2001年   3022篇
  2000年   3346篇
  1999年   3304篇
  1998年   3019篇
  1997年   3073篇
  1996年   2904篇
  1995年   2637篇
  1994年   2329篇
  1993年   1717篇
  1992年   1573篇
  1991年   1461篇
  1990年   1292篇
  1989年   1112篇
  1988年   555篇
  1987年   529篇
  1986年   485篇
  1985年   441篇
  1984年   344篇
  1983年   373篇
  1982年   363篇
  1981年   241篇
  1980年   177篇
  1979年   136篇
  1978年   72篇
  1976年   36篇
  1965年   43篇
  1963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学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教育是依靠临床营养学这门课程,为培养更加专业的临床营养学人才开展的一门新的教育课程.目前我国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对临床营养学课程重视不够,在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借鉴国外营养教育制度,并结合国内临床营养人才需求现状,应注意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日后工作对临床营养的需求,逐渐开展临床营养学必修课教学,加强营养在临床应用的实践教学;并完善毕业后教育体系,对所有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增加要求到临床营养科轮转培训且不少于1个月,对非临床医学的营养师要求到临床科室轮转至少2个月.提高进修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及培训营养支持治疗的认识.临床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仍需我们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积极践行学科理论和知识,满足我国临床营养的人才需求,使社会认识到临床营养对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热敏灸作为一种新型的灸疗方法,《医宗金鉴》中述“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故热敏灸讲究“敏消量足”,举一临床顽固性呃逆病案加以细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中药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分子机制并分析预测其靶标和药物作用通路。方法检索并下载GEO中与采用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获取的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六味地黄丸干预前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中差异表达基因变化,并将这部分差异表达基因与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绝经女性血液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取交集,获得两对比组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对获得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从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组分(CC)三方面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生物通用交互数据集库(BioGRID)分析获得与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产物互作的蛋白质,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关系(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实现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的可视化。应用中医药数据库(BATMAN-TCM)对六味地黄丸主要中药成分的靶标基因进行预测。结果六味地黄丸干预后,得到1 3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22个,下调表达基因1 027个。5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与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相关,六味地黄丸干预后43个基因下调,15个基因上调。六味地黄丸主要中药成分的10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靶标为ESR1, FGFR2, MED1, PGR, PRKCB, PTGS1, PTGS2, TRIM24, VDR, WNT4。与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差异表达基因对比分析,ATF2, FBXW7以及RDX基因在干预后呈现显著差异表达。结论 ATF2, FBXW7和RDX基因为参与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分子调控机制的关键基因。六味地黄丸主要中药成分的10个共同靶标基因中,ESR1, FGFR2, MED1, WNT4为六味地黄丸干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相关内分泌疾病的潜在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74.
陈雅洁  吴节 《新中医》2020,52(5):124-126
结合中医理论及外界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肝气郁结、疏泄失调"为病机,治则立"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大法,探讨治疗该病选用肝俞施用龙虎交战针法的理论依据。为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古典针法创新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75.
76.
77.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艾灸对比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美国医学在线(Pubmed)及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经筛选后,提取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10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涉及684例患者,与西药组比较,艾灸对于提高RA的总体有效率及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相关炎性标志物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96,95%CI (1.87,4.70)]、[WMD=-5.99,95%CI (-8.06,-3.93)]、[WMD= -1.86,95%CI (-2.96,-0.76)]、[WMD= -5.73,95%CI (-8.4[]*8,-2.98)]。结论:基于本次meta分析,与西药比较,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更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降低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及可能存在偏倚等因素,仍需更多更高质量的RCT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79.
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顺溪镇维新社区,曾有一位103岁仍在为人看病的老中医——吴法余。虽然他已于3年前去世,但他百岁高龄还能把脉诊病开方,人们对他的养生之道都深感好奇。本人多年前曾与他做过近10年同事,对他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多少有些了解,再加上他儿孙们的详细讲述,我认为吴老的健康长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应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入组,病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0例,均实施气管导管护理,对照组常规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气压表监测,保持较大气囊压力;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时,利用气囊充气即可无需较大压力;开展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对比两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统计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统计差异明显.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开展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可降低医源性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